其實這個想法,是我在去年資安大會聽到飛飛老師分享的時候被點醒的。當時老師在台上講到用 AI 來幫助理解複雜內容,我腦中瞬間「叮!」一下,整個腦洞大開。以前我看文章總是邊看邊迷路,讀到一半就忘了前面在講什麼,整個很挫折。
後來我就開始實驗,把文章丟給 AI,直接叫它幫我畫 心智圖(mindmap)。結果超好用,AI 幫我把主題、子主題、重點全都層層拆出來,架構一目了然,超像在打遊戲突然拿到地圖,馬上知道哪裡有大怪、哪裡是支線。
怎麼玩?我的提示詞大概長這樣:
「這是一篇關於 XXX 的文章,請幫我整理成心智圖,從主題 → 子主題 → 重點依層級列出來。」
AI 就會把整篇文章自動拆開,整理成樹狀結構。
有時候它還會意外幫我補充一些小連結,把我沒注意到的點串起來,感覺像是遊戲裡突然多了一個 NPC 幫手。
但是心智圖看久還是會卡?
雖然心智圖很有條理,但有些論文或文章(例如《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》)裡面滿滿都是公式和專有名詞,看樹狀圖還是會霧煞煞。
於是我就換了一個新提示詞:「我希望是中文的,我對 AI 一竅不通,請用深入淺出、說故事的方式整理給我。」
==>結果AI真的幫我把論文寫成故事版筆記!!!!!
這次用「教室傳話」來比喻注意力機制
---然後呢?---
應用面:不只 PDF,AI 多模態更好玩
一開始我只是把 PDF 丟給 AI,請它幫我畫心智圖,結果就已經覺得很神了。
後來發現,很多AI其實都已經是多模態,意思就是它不只看文字,還能處理文件、影片、聲音檔。所以只要我想要的時候....
再搭配 NoteBookLM,整個效率直接爆表。因為 NotebookLM 可以把你丟進去的內容變成「小老師」,不管是影片、講稿還是 PDF,都能快速幫你整理成摘要,甚至用你能懂的方式解釋。
對我這種腦子比漿糊還要糊的宅宅來說,這種玩法就像開了外掛:
以前要花好幾天啃論文,現在直接丟給 AI,心智圖+摘要雙管齊下,不只快,還比較看得懂。
---心得分享---
📌 總之,非常感謝飛飛老師當初的分享,讓我腦洞大開,開始用這種「AI + 心智圖」的方式來解讀知識。AI時代,學習不迷路